皮芽子

分类:馕行西域 | 标签: 新疆   洋葱  
2015-07-16 23:22 阅读(?)评论(0)
 

皮芽子

 

 

还是写写皮芽子吧,就是洋葱。

皮芽子,是新疆人,特别是少数民族对洋葱的叫法。

在新疆的日子里,基本上顿顿离不了这道菜,皮芽子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?不知道,好吃就中。对着一碗饭,如果从一粒种子想起,想到成为这碗饭的过程,就没滋没味了。——在新疆,我也熟练地吆喝着,要皮芽子,就烤羊肉、手抓羊肉吃,虽然,在这些肉上来时,人家已经给配了皮芽子,半朵,数瓣,紫,红,白,数色,给肉增添了诱人的香和色,吃,一大口肉,一瓣皮芽子。别说不好吃,吃了才知道美。

出新疆大学西门南走,不过三四百米,向西一胡同。胡同口,一馕铺,专打皮芽子馕。碎碎的皮芽子粘进馕饼中,送入馕坑,烤,熟了,有着馕本来的香,有着皮芽子被烤焦的香。被烤焦的皮芽子,浅,薄,牢牢地嵌在馕面上,透着黄。偶然发现后,我没少在晚自习后,去买一两个回来。那时候,两元一个,大腾腾的,走着吃着,并不觉得吃相不雅。

还有抓饭,从早到晚,新疆人都离不开这一口,类如我们内地的咸米饭,不过,远比我们的咸米饭好吃。羊肉,胡萝卜,炒至六七分熟,放上大米,用菜的热气和羊油将大米蒸熟,香,不腻,就在各家饭馆门口的大锅内汪着。来一盘,配上一小碟皮芽子、青椒、西红柿混合凉拌成的“老虎菜”,吃吧!我喜欢吃这道饭、这道菜,因为其七彩。新疆人特别能够搭配色彩,把单调的荒漠风光用家常便饭的色彩斑斓了,看吧,米的白,肉的黄,胡萝卜的金红,青椒的绿,西红柿的深红,皮芽子的红白黄……

拌面,无论家常味,还是过油肉的,素的,荤的,都离不开皮芽子。在新疆大学读书的日子里,我中午常去学生民族餐厅,白菜拌面,韭菜拌面,蒜苗拌面,蘑菇拌面,鸡蛋拌面,芹菜拌面,豆角拌面,茄子拌面,我尝了个遍,但都少不了皮芽子在其中,半熟,脆生生的。一口面,一口菜,裹挟着皮芽子的生猛,风卷残云!

在离开新疆前的头天下午,我到民街的那家烤包子店,专门吃了皮芽子烤包子。每个烤包子都是一疙瘩碎羊肉,和着红红白折的皮芽子,黄澄澄的,热腾腾的。烤包子要趁热吃,先破一小口,闻其冲鼻的热肉香,皮芽子的香,再喝着用玫瑰冲泡的红茶,能出一身透汗,上下舒展。

还有炒面。丁丁炒面,二节子炒面,家常炒面……不说了,一说就想吃,就想那面的味道,那皮芽子的色泽和香泽。

在新疆,皮芽子其实还有个很雅的古名:玉葱,产自葱岭。《水经注》里有。不过,名儿太雅,就不是一道大众菜了。还是叫皮芽子好。

多吃皮芽子,也好。古罗马有部《农书》,将皮芽子(人家也叫洋葱)、大蒜和青蒜称为“罗马男人的血液”。不过,文献考证,洋葱最早源自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,就是现在的伊拉克,有五千来年的历史了。

——不掉书袋子了,说些现实的:到时候,我一定种些洋葱,在我的菜园子里。种上三四十棵,不,百十棵。要有白皮的,黄皮的,红皮的,我要细细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。

自己种的,一定好吃,更好吃。

 

 

20150716,晚,接天庐。血脂高,医生让生吃洋葱,喀嚓,喀嚓……边吃边写)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03-14 13:2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